【设想】第六期产品设计专业沙龙分享会.


2019-12-26 10:11:18   文化传播中心

来源/产品设计专业  撰稿/郑一姗 审核/叶茂春
 
    《“设”想》设计沙龙分享会是借鉴百年前包豪斯的研讨性学术交流模式,让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学生成员对设计类问题进行广泛的剖析以及讨论。其意义是为了让学生在广泛的学科背景下锻炼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专业技术素质。
德国工业设计思想是严谨的、逻辑性的、理性的、开阔和全面的设计思维模式,通过该分享会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答疑解惑和必要的指导,达到提高学习氛围的目的,从而让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实践与重构变为可能与现实。
 
信息学院18通信工程二班屈遥
     主题:马来研学给我带来了什么? 


 


 
          我是从马来西亚的研学入手,在研学中我观察到的一些马来西亚特有的多边形建筑或者设计,于是延伸到它们之间是否有一些共通和可对比的相似之处。

 
     通过前期的预习,中期的记录,还有后期的询问和查询,初步判断这或许是与新月有关,我了解到新月图形与马来西亚的国教有关,同时也结合了当地的扶桑花特点最后延伸到扶桑花和新月的别的层面的运用,得出学习的多层面性的可行与重要
性。




 
      结合自身的专业,我发现思考上都是可以运用多方面知识的,这种思维的活跃性和随时反思的能力是我们缺少以及需要具备的。当然,一开始在介绍学习思维转变过程的时候,我们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建筑文化,这是一个与我们专业无关的的新课题,所以在开始着手的课题的时候,我们只会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通过网络去查一些表面的资料,并不能深入和判断这些资料和知识的正确与否,所以在马来进行了实地调研学习以及亲自体验。通过对比学习来大致判断这些知识和资料是否正确,并意识到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学习过程。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唐杰老师对我们也很有帮助很多,他会引导和启发我们思考,就像他教育我们学会不忽视生活中的细节 一切事物都是有因果的,比如说他举过两个典型例子:一个是从一顿饭里的鸡肉联想到消费产业链,另一个是从键盘膜磨损程度联想到本福特定律。
 
 
 
数理与土木工程学院18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一班谭楷城


 
 
          这期分享我主要是用两部分的例子来对辩证思维做一些简单的理解。
          虽然我们是不同专业不同方向,但是对于辩证思维都是适用的。我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即抛开已经被抽象好的模型,探寻其更深层次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我们数理学习里面的一个例子,学习数学很多人都只是追求的是掌握表面公式最简单的运用:输入内容—模型—输出结果,但是却不去掌握那个模型里面最本质的核心的算法,虽然会运用公式但是没法创新,做出来的东西价值也不高,我相信这种情况在设计的学习里面也是一样的。


  
 
        第二部分中我分享的是自己的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从我自己的学习感受,上升到整体的教育问题以及有教学方法,对比了中国和我在马来西亚实地考察与学习的感受,从不同点探索事物的本质。我从历史,文化背景还有价值观三个角度看待两国教育。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某种教育方法,中国的应试教育确实是目前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我认为这些也算是辩证思维的一种,往更深层次的方面进行联想给出更加客观的评价。
        这期分享会的分享嘉宾分别是来自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的屈遥同学以及数理与土木工程学院大数据的谭楷城同学。通过这期分享会,可见的是不同专业之间思考与思维的方式并没有隔阂。同时我们将重新理解,思维的变化对于设计甚至是生活都会带来极大的好处和重要性。设计源于生活,用心观察生活,感悟每处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让生活与思想交融。
编辑/总编辑/杜娟 初审/唐杰 复审/杜娟 终审/叶茂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