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触感无形” 德国工坊Day 1


2019-01-18 09:10:05   撰稿/姬幸

   1919年,德国包豪斯大学成立,这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
   2019年,德国包豪斯100年,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借助向包豪斯百年致敬这一契机,同时为了将德国优异的设计教育理念与经典的教学案例引入课堂,促进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输出,围绕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快我院与德国维尔茨堡大学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启为期五天主题为“触感无形--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实践与重构”德国工坊系列活动。
   1月7日上午9时,来自德国维尔茨堡斯坦贝斯研究中心的Stefan Wagner、Christopher Potrawa、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宗明明教授、设计与艺术学院各专业教师以及此27位优秀学生参加工坊启动仪式。


 
       首先,我院院长宗明明教授代表我院对来自德国的两位老师表示感谢。并指出德国设计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设计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得益于其设计教育注重培养宏观设计思维来定位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应用系统性的设计方法准确地通过设计表达来把握工业时代的设计与社会的关系,进而通过设计实践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宗明明教授希望通过工作坊的短期沟通与合作模式,将德国先进的设计思维与表达的训练模式以及企业设计实践的工作方法引进我院的设计教育中,目的在于促进中德学生与设计师之间设计思维的碰撞与激荡,文化元素的认同与理解,以及实践方式的合作与融合。
 

“触感无形--德国工业设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实践与重构”德国工坊在YB302正式开启。



 
   工作坊的设计任务以分组的形式展开。将27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成员均来自不同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完成每组项目具有创新性及挑战性。
    两位德国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一些数字媒体专业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案例:


 
 经过一些案例的学习后,每个小组成员都各自有了一些主题想法,经团队内投票筛选出小组认为最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概念,两位德国老师对筛选出来的概念进行点评,各小组经过头脑风暴讨论主题方向的初步方案:
  第一小组:老年人医疗照护
  第二小组:人与食品的匹配--人体自身的身体数值与所食食物的匹配数值分析
  第三小组:文字重组--由中文转为外文,并附加解释该文字
  第四小组:医疗--关于分娩过程中医生及孕妇不同视角的医学科普
  第五小组:医疗--针对关节疾病人群提供各类建议以及膝关节损伤修复
   在未来四天时间里,各小组成员将在两位德国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德国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紧锣密鼓的完成各组构想。
   此次工坊活动也得到了《设计》杂志社、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国好设计珠海中心、福祉文化与产业服务研究院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3BG059)的多方支持。(编辑/杜娟 审核/叶茂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