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院两幅作品入选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术作品展暨第七届广东省高

        近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术作品展暨第七届广东省高校美术作品学院奖双年展”评选工作已圆满结束。
 

   
   
        本次展览是广东省教育系统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搭建三地学校深度交流平台,提升三地师生的文化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加强粤港澳地区学校文化艺术共建而举办的活动。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术作品展暨第七届广东省高校美术作品学院奖双年展的通知》,我校设计与艺术学院李进老师和2019级工艺美术1班戴韫诗同学的作品成功入选双年展并获得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获奖作品吧!


李进《青山绿水—山色》
漆画 140cm×40cm
 




作品介绍及创作历程:
 
       《青山绿水-山色》表现了一幅看似中国画风格的青绿山水题材创作,其实创作的媒材是大漆材料。创作上运用大漆的透明绿和透明蓝两种透明材料做文章,加之金属箔,银粉,灰等材料,表现透明式、清澈感的“青绿山水“,这是我心中对中国山水画独特样式的臆想。运用大漆表现出的青绿透明的冷色调,给人以静谧、幽玄、润玉一般的质感。加上灰的运用,突出了山的肌理质感与平静的天空水面光滑银质感的对比。
        画面突破传统程式化的表现,在画面中用刮刀,画笔不断反复寻找内心的理想与现实感受,突出本“真”的青绿之感。造型表现上运用传统元素,如画中出现了倪云林标志性的亭子,采用漆艺中刻苧技法表现,多了浮雕式的立体感,同时也渗透进当代化元素,如山形水石的几何形块儿,增强了画面的构成感结构。
        在创作上色调一直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画面细节也不够,如天空太平,树叶,石块,水波纹刻画的不够细致,之后刻画细节过多反而又缺乏了意韵和诗意。总之在反复打磨髹漆的过程中慢慢找准感觉,大胆处理,细心收拾。最终达到较为满意的整体效果,漆画的特点与质感也随之表现而出。
  

戴韫诗  《弘》
指导教师:李进  
漆画 40cm×40cm



 

作品介绍及创作历程:

        创作灵感来源于北理珠的校园主题,弘毅楼,教书育人,成就桃李满天下,而教学楼是最能代表校园文化的建筑。作品取景的来源是课后仰望窗外的瞬间,建筑局部的外观形式让我发现了美在生命的感受中产生,美在生活,只要细心观察四季的变化,万物更迭,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生命和审美感受。选择美丽校园的一角是我绘制这副漆画作品的初心。
       《弘》这幅作品,使用了漆画的种种技法,如蛋壳镶嵌、贴金银箔、变涂等主要表现技法。蛋壳镶嵌是漆艺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利用蛋壳本身自然碎裂的纹理体现出不同层次的画面。由于天然大漆的固有色是深褐色,干燥后明度也会降低,颜色无法达到纯白的效果,而蛋壳则能很好地表现出画面白色部分的层次关系,材料的大小不一、疏密不同的特殊肌理也为漆画带来了别具一格的特殊美感。金银箔有很强的金属光泽,结合大漆的半透明质感在不同角度下,光线透过色彩呈现出不同色调的光与色之变化,使漆画不再停留于静态的表现中。楼面运用层层堆漆,层层磨显的方法,使画面产生平光亮效果的同时也具有多层打磨的变化效果。因为漆板本身是黑色,保留了部分黑色,漆黑也是漆画中非常美的颜色,运用漆的厚度高堆出树的造型,虽然都是黑色,但有了高度就能明显看出浮雕造型的树了,这就是漆画的魅力。
        漆的制作工艺复杂多样、步骤繁琐复杂,每一个程序都需要认真仔细不可马虎,每一次调漆的比例,每一层漆面的厚度,甚至是每一次打磨的力度都会影响到最终作品呈现的效果。
        因为第一次接触漆画是大学才开始的,对其材质、效果的呈现以及部分技法的运用的熟悉程度都不足,以至于无法预设最后的效果。但随着课程的不断进行中,李进老师对大漆技法的讲解与示范,自己对漆性和技法的不断学习掌握,让我对画面的发展选择有了答案。漆画创作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和自己不断的尝试实践,最终完成了该幅作品。
       
        此次双年展呈现了我校设计与艺术学院师生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对艺术的追求与创新。努力不会被辜负,付出终有汇报,不骄不躁勇往直前,期待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