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艺语第25期】高振平老师:与美术史碰撞而出的爱恋


2018-03-28 15:51:09   文化传播中心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学院里偶遇到,高老师总是满面红光乐呵呵地冲着我笑。他的笑像是拂来的春风,深深地感染到我们。我们喜欢这样的老师,不仅仅是因为喜欢他充满感染力亲和力的大笑声,更敬重他对美术史这个领域专注和热忱的精神。他能把每段历史,每个人物重现给我们,甚至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上高老师的课,不是枯燥的吸收知识,而更像是一种充满异域风情的精神畅游......

  
      “我喜欢做老师,我喜欢我所学习的专业,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更能在专业上提高和学习。”
       2007年高老师在西安美术学院史论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便来到北理工珠海学院工作至今。自1997年本科毕业后,到无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如今高老师教师生涯已经有十几年了。在大多数人眼里教师这个职业给人一种单调而重复,甚至令人乏味的感觉。特别是高老师所教授的史论课,在外人看来大概就是书本上死板的历史和枯燥晦涩的理论。但高老师的课堂,从来都是欢快又充满激情的。
       时光荏苒,但他的热情却与日俱增,未曾削减。他告诉我们,史论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是靠感性的,更重要的是“清醒的认识”。 大多数人之所以觉得美术史论很乏味,大概是因为我们现如今的传统授课方式——灌输式教学,照本宣科,被固定的模块所束缚。柯林伍德说,任何历史都是思想史。也就是说历史就是去探究当时的人的想法。它是一种灵魂之旅,一旦你迈入了旅程,就能以自己的心去体验古人的想法,思想上的碰撞,你和历史人物会发生一种情感上的交流,甚至爱恋,历史也就没有那么枯燥。高老师的课堂上总伴随着他的大笑,这种笑声很好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高老师带着学生们揭露历史本质的问题,解决学生对艺术对人生的困惑,把历史讲活,让学生活跃起来同时课堂也活跃起来。这种感染在发生的时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的那一刻,有一个问题学生接受了,能又提出其他的问题,然后这个知识互相传达互相碰撞的那一刻我觉得非常的奇妙!”
       正是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感染到每一位去遨游艺术史的孩子。高老师用他的专业精神,认真的态度和亲切的笑声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去年获得了我们学院最受欢迎教师的荣誉。在提及这份荣誉的时候,高老师说,他觉得非常温暖,但一个老师的水准和热情,并不能通过一项活动来说明,老师用怎样的态度去感染课堂,学生就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课堂。因为对专业的喜爱,因为对教师这份工作的喜爱,在授课的时候高老师就会情不自禁的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从而感染学生。学生对待作业,对待课堂和对待老师也会更加舒心和温暖。最重要的是高老师在和学生发生思想碰撞的那一刹那,与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用人性去验证历史上的一些东西,在学习中迸发而出一种感情。只有会读书,才能会教书,高老师认为教书给人一种深入到内心的快乐。 当提及这些的时候,像是在讲述自己的挚爱一般,对待专业,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此认真的态度,我们都能感受到的。
      “我想过艺术的、文化的生活。一方面是教师与学生比较单纯,这个世界单纯就会很美。”
       每个人对美都有不同的追求。在我们的专业范围内,我们所讨论和面对的都是艺术,都是种种美的组合。美是人生高尚的追求。高老师带领我们接近美,学习美,和美在一起。这大概也是他的一种追求,在教书的过程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去认识美,去欣赏美,去感受美。这也是高老师传授美的具体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不强行灌输与我们死板知识点,而是带领我们去感受,让我们自己去理解,启发我们的兴趣,激起我们想要了解艺术文化的欲望。就像每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一位学习美术史的学生,对每一个时期,每一幅画,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心中独特的理解。高老师的授课,不仅仅是教授知识,也教会我们某种信念。
  
      “只有走出去,才有一个印象,才能用一张简练的、美的、构成很好的招贴,把英德印象传递给别人,产生共鸣。”
       提起由众多位老师一起筹备的大一写生展,高老师回忆时说起一件令他很意外的事情。在英德写生的时间里有两日都在下雨。有一次在驿站,同学们都在饥肠辘辘地等吃饭的时候,有一些有心的学生把雨天的驿站画了出来。那种湿嗒嗒雾蒙蒙的感觉跃然纸上,当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在两天后天晴时高老师和几位老师再次来到了这家驿站。他回想起那天雨中的驿站特别的景象,那位学生如此写实的画,觉得很感动。
       写生,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找到了新的创造。只有走出去,才有一个印象。当你想用一张简练的,美的,构成很好的招贴把英德印象传递给别人时,你就会发现知识到用时方恨少,由于艺术史知识的匮乏,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当地的特色情感。这时候就需要梵高,蒙克。梵高是蒙克的启发者,直到蒙克看到梵高的绘画才知道画应该这么画。所以才有了《呐喊》,写生是如此,所有的课都是如此。
      “要做好一个老师,要把工作做好,都是有压力的。但是我尽量每天早晨出门都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去面对学生,想到马上要上课了就会很快乐。”
  身为教师,教授学生难免有压力。高老师的沉重感虽并不是全部来自教书。但在课堂上,他一定会让自己非常高兴。他说只有高兴的情绪才会感染学生,课堂才会活跃起来。胡适有句话,“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要学会容忍,这时候才会体会到自由,才能用快乐面对每一天。毛泽东劝柳亚子的诗句“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也是这个意思。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虽有有限的失望,但还有无限的希望。风物长宜放眼量,去寻求长久的精神底蕴。高老师所做的就是在教授我们如何寻找快乐的本源吧。
     “我的爱好就是看电影、看书、散步和想象。哈哈哈哈”
       高老师的博学和他对一些事物独特的看法,和他的爱好息息相关。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高老师在阅读一本喜爱的史论书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象着自己身临其境,在那个文艺的年代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呢?高老师不仅喜欢想象,他在课堂上,在私下聊天时也常常挥着手臂向我们描述着他在书中阅读到的场景,“啊——这个是怎样怎样的,那个是怎样怎样的,贵族们在干嘛,画家在干嘛,天是什么颜色的,风景是多么的美,你们感受到了吗?”每当这个时候,我也会情不自禁的闭上眼睛,高老师所描述的好像都浮现在眼前了。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在高老师的书房里,我仿佛走进了黄金屋一般,书架满满的大都是史论书。书桌上还有高老师正在阅读的书。我从没见过一个人对书籍的爱惜到了这种程度——即使被翻阅多次的书也像新的一般。说到书籍,高老师说起给他最大影响的一本书——柯林武德的<<历史的观念>>。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是历史,也正是“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提出。“历史的过程不是单纯事件的过程而是行动的过程,它有一个由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而历史学家所寻求的正是这些思想过程。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柯林武德在书中多次强调历史的过去是一种活着的过去,过去的永存性活在现在之中,因而历史知识的对象是思想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只有当认识者在心中重演时才能被认识清楚。就像高老师说在认知历史的时候,会和历史人物发生情感上的碰撞。这种学习,应该同样是很奇妙的。
       现在所有的学校都有图书馆,却没有哪个学校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安静的阅读空间。高老师则和我们透露学院为了让我们把更多无聊的时间和情绪都运用在阅读和欣赏美之中,从上学期就开始筹备的专业资讯中心,5月份就要开馆啦!专业资讯中心面向所有人员开放,需要大量的学生去融入去经营,许多同学踊跃报名申请义务劳动成为资讯中心的一份子。甚至目前在台湾研修的同学都申请,希望回校后能加入。学院的专业资讯中心将会是我们每一位学生的书房和艺术影院。资讯中心会不定时的播放艺术史电影和文化电影。届时我们可以在电影沙龙的时候自由讨论,和老师交流,增加自己的学识。高老师说:“我需要的是一个大脑和这些职员的情感。他们让我很感动。”为此高老师将亲笔书写每位职员的聘书,相信这份特殊的聘书即使在你年迈古稀的时候拿出来也是一份特殊的回忆。
  
       采访手记:  一个学生能够遇到一个喜欢读书的老师真的很幸运。高老师的人生态度,深深启发了我。大学四年转眼即逝,要把握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有收获,像高老师一样在阅读中收获,在收获中快乐。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