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之夜第8期】马来西亚调研成果分析(对比研究)


2019-01-03 16:37:00   李金泽

         设计与艺术学院设计师之夜项目:“未来设计师之夜”是我院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学院学风、教风、班风和院风等“四风”建设为重点,搭建的学院师生学习交流创新的平台。邀请嘉宾以大讲堂、讲座的形式开展。有利于为学生广泛普及未来设计师行业的要求与素养,形成“我是未来的设计师、未来的设计师是我”的学习竞优氛围。使学生自觉成为未来设计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营造“讲设计,学设计,做设计”的浓厚氛围。

        本期导读:本期设计师之夜由设计与艺术学院主办,设计与艺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承办,本期邀请了四名设计与艺术学院的教师,他们同时也是荣誉学院的青年导师。四名教师于今年暑假带领荣誉学院小组学生分别前往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调研课题涉及方向涵盖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及教育心理等方向,本次分享报告会是四名老师向设计与艺术学院的师生进行汇报和分享,该项目是荣誉学院暑期调研课程。四名老师分别以设计的角度就马来西亚及中国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对比和研究。
 


特别鸣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荣誉学院
         
主题演讲:
李金泽:历史发展脉络对城市区域地缘建筑及环境的影响
吕城:马来西亚主题文化馆对珠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张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何昕蓉:马来西亚服饰文化介绍
 
马来西亚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是一个新兴的多元化经济国家。经济在1990年代突飞猛进,为“亚洲四小虎”国家之一。目前马来西亚已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荣誉学院对马来西亚的高校进行战略合作和一带一路成果调研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国际视野,了解现实需求。
`   2018年12月20日晚19:00在艺悦楼举办了设计与艺术学院第八期未来设计师之夜主题讲座—马来西亚调研成果分享。首先由雷阳老师对本次专题讲座做了简要的介绍,接着李金泽老师就马来西亚和中国澳门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城市区域地缘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做了详细的讲解,介绍了“地缘”的含义。通过澳门与马六甲的对比,向同学们展示了历史文化建筑群落中澳门和马六甲的历史变迁以及现在的环境的变化。从人、环境、文化、历史之间的融合与发展的角度展示了城市的发展和变化。关注良好环境对人的影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然后李金泽老师还基于宗教、自然环境、植物、水系、历史文脉、电网等因素对一个城市的建筑的影响展开讲解。最后老师基于历史文脉体系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提出几个建议:
1.梳理城市文脉体系,挖掘文化故事打造城市特色IP。
2.塑造城市核心吸引力,研发基于文脉体系的各类衍生物。
3.创建城市文脉品牌,形成复合式产业创新集群。
4.建立基于文脉体系的现代城市空间。平衡古迹的保护和景区的开发
5.开辟新型生态旅游区等。
 

 
      接下来吕城老师就可持续-另一种传承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演讲。吕老师从可持续的自主学习、可持续的历史文化、可持续的设计这三个方面来给我们介绍他们游览马来西亚的多个博物馆后产生的可持续设计理念。首先,吕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他们开展调研的方法,例如:文献综述法、观察法、访谈法、田野观察法与定量分析法。而后的可持续自主学习主题演讲则向我们大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时刻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而在可持续的历史文化中,吕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条旅游设计思路,从服务设计视角剖析、IP塑造、服务路径、设计触点四个方面即可设计出完善且不错的可持续旅游景点服务路线。最后,老师为抛出的一个问题:设计可为可持续发展做什么?做出了值得我们思考并为之努力的答案-即能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
 

 
      接下来由张环老师介绍了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马来西亚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其他人群组成。虽然多人群多种族,但在马来西亚这些人都可以很好的融合相处。张老师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族群,权利分布非均衡状态;华人的发展;马来西亚的多元宗教;文化与民俗四个方面介绍了马来西亚。首先马来是个多 元文化共存的国家,这里的国教是伊斯兰教,然后佛教是第二大宗教。张老师还讲到马来的两个重要的活动,一个是斋戒,一个是开斋。通过张老师的分享,同学们更深入学习了马来的地方文化,了解了马来的文化内涵。
 

 
        最后的演讲人是何昕蓉老师,她的演讲内容是围绕马来西亚人们的服饰来解说的。老师认为人物的生活习俗、文化心态、色彩爱好、宗教信仰都沉淀于物质的服饰当中。服饰是文明的窗户,衣裳是修养的形象。所以老师就马来服饰给我们主要介绍了峇迪及宋格这两种闻名于东南亚的衣服样式,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